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肝癌(一)︰心結

2010年4月5日 下午12:50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21

四十來歲的張先生在一所中學擔任教師,最近三個月他感到肚漲。最初以為是消化不良加上每天教務繁重,他找了點成藥服用便捱過來。直到最近張老師跟學生燒烤旅行後,上腹突然劇痛,他立刻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患上第四期肝癌 。腫瘤已經擴散到肺部和淋巴。
我在癌症中心接見張老師,覺得他精神尚可,但對話間卻不經意展露出點點憂愁。細問下張老師慢慢道出了心中的疑惑:「我不煙不酒,生活正常,為什麼會患上肝癌?」多年的診症經驗告訴我,這問題不單是張老師的心結,也同時困擾著很多肝癌病人、病人的家屬甚或普羅市民。
原發性肝癌(以下簡稱肝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平均有超過1,500宗案例,當中男性患病的機會較女性高3至4倍。研究發現,出現肝癌的年紀中位數大約為60歲,但在亞洲亦有很多年青的病患者。在香港,乙型肝炎是肝癌最主要的成因,平均每十個市民便有一個是帶菌者,張老師便是其中一人。即使沒有長期酗酒的習慣,慢性乙型肝炎帶菌者患上肝癌的機會仍然比平常人高出大約200倍。
由於早期的肝癌沒有明顯症狀,要預防肝癌,乙型肝炎帶菌者最好定期進行超聲波和抽血檢查甲胎蛋白,以求能發現早期的肝癌並及作出治療。最近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跟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利用超過十年的數據,合作研發出一項計分系統。
乙型肝炎病人可透過五項數據 (包括歲數、有否肝硬化 的出現、血液內的球蛋白、膽紅素和乙型肝炎病毒DNA)來得知自己患上肝癌的機會。
例如:一個40歲的病人,如果沒有肝硬化加上抽血的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正常,患上肝癌的風險跟正常人接近無異。相反地,如果病人已經有肝硬化的現象或血液的球蛋白太低,10年之內患上肝癌的風險便會高達三成。這個嶄新的計分系統不單能協助醫生客觀地找出高危病人,亦能讓低危病患者消減不必要的疑慮。
張老師雖然已確診患上肝癌,未能直接受惠於此計分系統,但現在他參與了臨床研究,正接受新藥治療,仍能分享到近年醫學發展的成果。他現在病情亦已稍為穩定。我在此衷心祝願他身體健康,心靈平安。
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
助理教授陳林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