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氣溫驟降誘心病

2011年12月31日 上午12:42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46

明報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上午6:32

【明報專訊】冬季向來是心臟病發的高危日子,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低溫會增加活動時的心臟負荷,加上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影響,導致病發,其中患有心臟問題的長者更是高危一族,或會受其他病症影響而誘發心臟病,尤其近日氣溫驟降,應加倍注意。
新陳代謝加速 血液黏稠
心臟科專科醫生蘇睿智表示﹕「寒冷天氣下人體活動會減慢,為了保溫,身體會加速新陳代謝,而活動時心跳頻率亦會較快,自然增加心臟負荷,當負荷過大就可能導致病發,尤其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更加容易發生。另外,亦有世界性研究指出,冬天氣溫下降使血液中的凝結分子增多,令血液更為黏稠,增加血管栓塞的風險,若本身血管患有輕微阻塞,更可能導致心肌梗塞,誘發心臟衰竭和心臟病發。
除此之外,飲食也是原因之一,「部分人士為暖身喜歡喝點酒,但其實酒精會使血管擴張,造成血壓低、心跳快,更易出現問題。而天冷時大家也會多吃點高脂味濃的食物,有可能令血壓升高,對三高人士(即有糖尿病、高血壓、膽固醇問題者)更加危險。假如還有抽煙習慣,肺容量會較差,冬天時染病會容易引起肺炎併發症,引發心臟病」。
蘇睿智更提醒長者要加倍留意,「其實長者情况也類似,因為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引致發燒、心跳加速等,病情亦有可能延至肺部,造成心臟病發。雖說心臟病有年輕化趨勢,但其實大部分患者也是上了年紀,約佔七成都是60歲以上的人士,因此在冬季要特別注意保暖。」
數日內體重可相差十磅
病徵方面,心臟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要是患者感到有心絞痛,即活動時心口覺得有壓迫感,或者察覺到肺有積水、手腳腫脹、氣喘、呼吸困難等心臟衰竭的徵狀,就要盡快求醫。蘇睿智說﹕「心臟衰竭可分為四期,患者的活動量會逐漸下降,但起初可能只是行路較慢,後來日常活動好像做家務時會開始有氣喘,都是一些細微的影響,並不容易察覺,直至後期心肌衰竭愈趨嚴重,減少血液的輸出量,造成血壓低,讓人經常覺得不精神,另一方面,心臟無法將積水輸送往腎臟排走,因而在手、腳、眼、臉等地方出現腫脹。這時情况已經嚴重,患者透過每日磅重也可留意體重上落甚大,數天內可能相差十磅,明顯地是因為積水所致。」
突然大量運動易出事
溫度轉變只是觸發病症的其一因素,最重要還是早日做好預防,「冬天最容易出事就是突如其來增加運動量,所以最理想的是平日保持適量運動的習慣,多做帶氧運動,如慢慢行山、踏單車、游水等,直至出一身汗,至於長者輕易一點就可行行公園,但緊記如平時沒有做運動,就避免在冬季突然大量運動,而且心臟衰竭患者亦不宜到海拔高、空氣稀薄的地點旅遊和活動。其次在飲食方面,不要進食太過高脂、太鹹的食物,心衰竭病人更需要限制飲水,一日飲用不宜多於一公升,亦減少煙酒」。
治療﹕服去水丸 植入儀器
如求診後醫生認為有需要,就要作藥物治療,服食如去水丸、beta阻抑劑等改善衰竭情况,倘若病情仍未受控,就有需要安裝植入式儀器。「有患者因心肌梗塞,衰竭嚴重,使得左右心室不同步跳動,為減低病發風險,可以安裝植入式心臟再同步起搏器,若患者同時患有心律不正問題,就可選擇心臟再同步治療除顫器,手術時採用局部麻醉進行,而儀器會置放在肩膀下,再將電線自體外插入靜脈血管連接心臟,調整心跳。」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腦血管栓塞

2011年12月26日 下午1:25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99

阿媽一定係女人?




作者 劉廣潤
作者 劉廣潤 | 花旗醫生行醫記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上午12:12

身高「縮水」 健康警號

2011年12月26日 下午1:10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11


身高「縮水」,本屬自然老化現象。但若「縮水」情況提前至30多歲發生,隨時是髖骨折、脊椎骨折,甚至是心臟病等高危疾患先兆,尤其男性。

打從40歲起,每十年「縮水」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吋乃普遍現象,皆因隨著年長,肌肉收縮、脊椎骨骼之間膠質變乾,加上日常姿勢不正確等多種因素使然,令步入中年後身高不斷「縮水」。

根據美國馬里蘭州為二千名居民進行追蹤研究結果顯示,男性由30歲至70歲,「縮水」1.2吋,及至80歲,「縮水」加劇,合共可達2吋。女性由30至70歲,「縮水」2吋,及至80歲,「縮水」惡化,合共可達3吋。煙酒、咖啡因、類固醇、過度減肥,皆會加速「縮水」。若要減慢「縮水」,須靠均衡飲食、吸收足夠維他命D及鈣質,還要定時定候做負重運動。
「縮水」非外觀問題,而是標示骨質疏鬆引致骨折的嚴重後果。一項向三千人進行的研究顯示,70歲以上男性若在兩年內「縮水」2吋或以上,會較正常速度「縮水」者發生髖骨折機會高出54%;同樣情況在女性身上,只高出21%。另一項研究則指出,男性若在20年內「縮水」1.2吋或以上,46%會出現冠心病。

何解男性「縮水」衍生問題較女性嚴重?主因是男性肌肉較女性多,而骨質流失也較女性緩慢;一旦男性「縮水」較正常快,誘發的健康問題便更大,後果亦較女性嚴重。

既然從身高變化可窺探骨質疏鬆、心血管等常見疾病,我們何不化繁為簡,把量度身高視為每次診症的指定步驟,一如量體重和血壓一樣,然後觀察每年紀錄變化,說不定可及早找出致命疾病端倪;而毋須事無大小皆倚賴高科技進行昂貴的入侵性檢查,此舉對病人、以至整體醫療開支,有益無害。


http://hk.news.yahoo.com/blogs/usdoctor/;_ylt=Al7OQddgoHURw9ZgjqcqIx1KpuV_;_ylu=X3oDMTFobWExNWViBG1pdANCbG9nIEluZGV4IEJ5IEF1dGhvcgRwb3MDNARzZWMDTWVkaWFCbG9nSW5kZXg-;_ylg=X3oDMTF2N2JicXF2BGludGwDaGsEbGFuZwN6aC1oYW50LWhrBHBzdGFpZAMEcHN0Y2F0A2F1dGhvcgRwdANzZWN0aW9ucwR0ZXN0Aw--;_ylv=3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英婦用盡避孕法 5年仍懷孕6次

2011年12月23日 上午12:09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149

【明報專訊】英國普利茅斯一名婦人幾乎用盡各種避孕方法,包括避孕藥、子宮避孕環、安全套等,但依然懷孕停不了,在5年間6度懷孕。
常憂懷孕 影響性生活
23歲波特(Gemma Potter)和27歲丈夫擁有分別2歲、3歲和4歲的3個孩子,並曾有兩個胎兒夭折。他們並不希望組織大家庭,只是服過避孕藥、用過避孕套和避孕環、試過注射孕激素等諸般避孕方法均行不通。他們9月以來行房僅3次,卻又再度成孕。波特太太說﹕「(避孕失敗)影響我們的性生活。我發覺很難激情得起來,因為我一直想着,若我又懷孕呢?」
「最有效」避孕環也沒用
她表示,2006年5月結識如今的丈夫時,就開始服用避孕藥,可是3個月後就懷孕,翌年3月誕下長子。兩個月後再開始服藥,但還是懷了女兒。2008年產後一個月,在醫生建議下,她在子宮腔內裝置了宣稱最有效避孕的節育環,惟依然於同年11月驚悉懷孕,儘管6周後流產。
接着,她注射避孕針,卻又生下細女。繼而改用植入物,以為保險程度達99%,但她懷孕,11周後流產。最近,她重新服用避孕藥,現已懷孕10周。
她表示,雖疼愛意外懷孕的子女,但不想再生了。因為無能再負擔,而且經常懷孕妨礙社交活動、工作,還令她發胖。「想到那些想生卻生不了的人,會使我不舒服。」其丈夫說:「當她每次告訴我又懷孕,都讓我震驚。」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睇波壓力大 曼聯躉患致命怪病

2011年12月18日 下午10:01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24

【明報專訊】睇波緊張壓力可惹來致命怪病!英國一名常到奧脫福球場睇波的58歲曼聯女球迷,屢次在緊張球賽尾段出現心悸、驚恐、焦慮、頭暈眼花等徵狀,最後醫生始知她罹患可危及性命的「艾迪森氏症」(Addison's Disease)。艾迪森氏症是一種內分泌失調病,會導致抗壓力的腎上腺皮質醇分泌不足,嚴重可致血壓過低甚至休克。
主診醫生喬杜里(Akbar Choudhry)在醫學期刊網站BMJ.com表示,去年尾開始,這名經常健身的女病人健康開始轉差,短短3月間,連休閒地行平路,也會引致極度疲倦,出現間歇的胸腔不適。她到心臟科求診,卻找不出病因,反而出現新病徵,包括集中力變差、睡眠差、視力模糊等。結果她被轉介內分泌科,發現原來患上「艾迪森氏症」,當她承受壓力時,她的腎上腺不能製造足夠的皮質醇去提高血糖和血壓,令她出現血壓大降、心悸、呼吸困難等徵狀。
內分泌失調 未能抗壓力
在進一步問診下,喬杜里發現,她的病竟與到奧脫福看曼聯球賽有關。「醫生,我知道這聽來有點荒謬,不過……」這名女病人道出,原來她屢次在奧脫福看曼聯踢硬仗時,每逢到球賽末段戰情繃緊時,就出現焦慮、心悸、頭暈等情况,這在今年初(即上季英超聯賽)2月12日曼聯對曼城以及5月8日曼聯對車路士的賽事末段,情况尤其嚴重。她的病徵在曼聯與弱隊對壘時則較輕微。上述兩場關鍵大賽,曼聯都以2比1勝出,但未到完場哨聲響起,勝負仍難料。
「幸好無緣看輸曼城1比6」
喬杜里撰文道﹕「我們認為病人在曼聯與強隊對壘時,腎上腺難以製造適量的皮質醇去應付壓力,我們把這個案,列為首宗由曼聯引發的艾迪森氏症。」醫生隨即對症下藥,令她今個球季季初能「場場必到」,在奧脫福球場安心觀看賽事。但喬杜里補充,由於季初曼聯主戰戰績佳,病人的腎上腺分泌反應未受真正考驗,而當曼聯10月起戰績滑落時,她則剛巧外遊未有入場。 他道:「幸好今季10月曼聯對曼城慘敗1比6的賽事,發生在女病人正在外地旅行之時。」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英婦水過敏須忍哭

2011年12月17日 下午7:33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37

【明報專訊】英國一名女子患了罕有的「水過敏症」,不能泡浴、游泳、淋雨、要避免出汗……她甚至不能哭泣,因為淚水會觸發過敏反應,湧現令她痛苦不堪的紅疹。
沾水出疹 雨天不外出
全球所知罹患罕見「過敏水源性蕁麻疹」(allergy aquagenic urticaria)的35人中,北威爾士郡的26歲德爾(Katie Dell)是其一。
她一沾水便會出現灼熱致痛的紅疹,連流汗都會觸發過敏反應,所以無奈要辭掉舞蹈教師一職。她也絕對不能看感人催淚電影,或得遏抑悲憤情緒,以免哭泣。每逢下雨天,她幾乎都要取消所有社交活動足不出戶。她從前喜歡浸浴,但如今不能淋浴超過兩三分鐘,而且需要丈夫幫她極速洗身洗頭;儘管如此,她依然得忍受之後極度痛苦的兩小時。
切扁桃腺影響 醫生初存疑
德爾說﹕「毛病始自16歲切除扁桃腺。我手術後接受了(抗菌藥)青黴素,接着便發現自己變得過敏。醫生認為,這可能改變了我體內的組織胺水平。」
她當年很快就留意到每次碰到水後便冒疹,可是情况殊為罕見,醫生以為她揑造事實;到她20歲,醫生依然存疑不信,害她痛苦得幾乎瘋掉。她不知過敏原因,起初以為是對化學物質過敏,遂換肥皂、洗頭水和護髮素等,甚至改變飲食,服用花粉熱片,用蘇打水洗澡,嘗試草藥,但均毫無效果。直至兩年前,她終於獲確診,但狀况轉趨惡化。
「我開始脖子發癢。現在我有蕁麻疹、皮疹,又痛又癢的皮膚使我掉眼淚,但我不能哭泣;我試過哭,那令我整張臉既紅且癢。」儘管餘生大概都要與怪病為伴,但她依然堅強面對,拒絕被痛苦打倒。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罐頭湯喝多 尿液雙酚A飆高

2011年12月7日 上午10:57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1

(法新社華盛頓22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
相較於飲用新鮮湯品的人,連吃5天罐頭湯的人,尿液
中的雙酚A(BPA)含量高出1200%。
研究由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進行,發
表在明天出刊的「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研究主要作者、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系博士
生卡外爾(Jenny Carwile)說:「我們早已知道,飲
用存放於特定硬塑料容器的飲品,會增加體內雙酚A濃
度。」

「這份研究顯示,罐裝食品的隱憂可能更大,特別
是罐裝食品繁多。」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雙酚A是種內分泌干
擾素,在動物實驗中顯示,體重每公斤含有50微克以上
雙酚A就會干擾生殖發展,不過尚不確定是否對人體有
相同影響。
實驗對象為75人,連續5天喝12盎司的新鮮湯品或
罐頭湯,平常飲食習慣並未改變。休息2天後,兩組人
飲用湯品對換。
尿液分析顯示,喝罐頭湯的人比喝新鮮湯的人,尿
液中雙酚A含量高出1221%。
這項研究並未估算人體內每公斤的雙酚A含量,而
是每公升尿液中含有多少微克雙酚A,因此不可能直接
比較雙酚A所提及在動物體內的危險程度。
不過卡外爾告訴法新社,先前研究發現,雙酚A認
為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相關,且足以產生影
響的雙酚A含量,比這次哈佛研究發現還要低。(譯者
:中央社陳怡君)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少女大笑隨時無命 腦太大壓頭顱 可致頭痛猝死

2011年12月1日 下午11:32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6

【明報專訊】開懷大笑對英國一名女子來說是足以致命的「危險活動」,因她的腦部畸形,頭骨容不下太大的腦袋,大笑時顱內壓增加會把部分腦組織推離頭顱,令她頭痛欲裂,感覺就像「頭顱快要炸開」,甚至隨時猝死
課堂聽學生笑話暈倒
23歲的中學教師吉本斯(Carolyn Gibbons)平日常有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嚴重偏頭痛等症狀,任何突然的動作都會令她覺得頭顱快要爆開。起初她還可靠藥物控制,但去年4月,她在課堂上因學生的笑話大笑時卻突然暈倒,經磁力共振掃描後發現,她的腦部已滑向頸椎管。
腦袋受壓滑進脊柱
醫生診斷吉本斯患上基亞里腦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1型,腦部組織過大,顱內產生巨壓。醫生警告,吉本斯大笑產生的壓力會將其腦袋推出頭顱,滑進脊柱頂端,可能令她猝死。
對一般人平常的事情,吉本斯都不可輕易做到,任何搖晃動作都會令她異常頭痛暈倒,她更已因病被迫辭職。她又因失去大部分協調能力,曾在街上被誤以為醉酒遭人斥責,後來更有嚴重失眠,最多連續60小時無法睡覺。
做手術切除頭骨紓壓
今年7月,吉本斯接受切除部分脊椎及2.5平方厘米大頭骨手術,給腦袋多點空間,但她對用以遮蓋頭骨缺口的醫療物料敏感,導致腦膜炎,而她的脊柱亦出現積液,可能要再接受手術將之排走。
資料顯示,英國每1000人就有1人患上基亞里腦畸形,每年約6人因而死亡。患者可接受腦部除壓手術紓緩病情,但術後可能需12個月始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