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華裔「綿羊媽」教出音樂神童

2011年7月26日 下午10:22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6

【明報專訊】提倡嚴厲「高壓」教育子女的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被冠以「虎媽」之名,一名自來台灣、同樣姓蔡的「綿羊媽」則採用放任方式,把女兒培育成音樂神童,11歲就獲邀到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表演。

11歲奪美藝術節冠軍

美國藝術節今年的選拔賽中,來自加州、父母都是台灣移民的11歲華裔女孩鄭宇婷,憑演奏Francis Poulenc的鋼琴名曲《Trois Pieces- Toccata》奪得美國藝術節表演冠軍,更因此可在著名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演奏。

鄭宇婷的媽媽蔡怡樂說,平常教育小孩,完全不是用「虎媽」的方式,「虎媽的教育在我們家行不通,每個小孩的個性都不一樣」。相對於虎媽不允許女兒看電視、打機或自由選擇課外活動,蔡怡樂說:「我們鼓勵她參與課外活動,我們能做的就是支持和配合她,然後也主動參與。」

被友人開玩笑比喻為「綿羊媽」的她說,若孩子碰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又碰到好的老師帶領,孩子就比較願意花時間學習。鄭宇婷6歲接觸鋼琴,最初學琴是出於興趣,後來她很認真學習,便轉為一對一授課,到現在每天練琴2小時。除了鋼琴,她也愛做手工藝,還有看電視。

與其他同年齡的小孩一樣,鄭宇婷平常會跟家人「打機」,又喜歡跟寵物狗玩。至於長大後會否當鋼琴家?她說:「不知道。」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日喝8杯水太多?

2011年7月21日 下午2:45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6

【明報專訊】日喝八杯水已成為眾人心中的健康守則,但蘇格蘭一名家庭醫生最近在《英國醫學期刊》撰文質疑八杯是否太多,還指那只是瓶裝水公司用以賺錢的宣傳手法。有本港醫生及營養師指出,日喝八杯水是給一般人的建議,有些人因為身體機能問題的確要少喝水,但身處炎熱的香港,水不可少喝。

文章提到,喝水太多會導致「低鈉血症」(血液中鈉質過低)。腎病科專科醫生何仲平稱,文章應該是衝着數年前波士頓馬拉松發生跑手因喝水過多而出現「低鈉血症」死亡而來。「跑得慢的人跑跑停停,中途沒事做,沿途水站又多,一路上便喝很多水,以致出現低鈉(血)症。」他說。

喝水太多可致低鈉症

有研究人員化驗2002年488名波士頓馬拉松跑手的血液樣本,並於2005年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報告,當中62人(13%)因喝水太多而出現低鈉血症,3人更在死亡邊緣。

何仲平稱,本港馬拉松賽事也曾發生類似事件,幸沒人死亡。他又稱,一般人平時就算日喝12杯水並不成問題,只是少數人不知原因為何,身體不能及時排走多餘的水分,出現血液中鈉質被稀釋的低鈉血症,其中又以身形瘦小的女性風險較大。

按流失量補充水分

至於「每天八杯水」的說法從何而來?何仲平說是這樣計算出來的﹕一般人每天排尿約1500毫升,加上透過呼吸及流汗所流失的500毫升水分,合計每天要喝約2000毫升的水來補充。以每杯(即每量杯)約250毫升計,相當於八杯。

運動時口渴意識較低

每天八杯水的建議對在空調辦公室工作的人來說差不多。可是,在烈日下工作的人,例如地盤工人,每小時流失的水分可高達2000毫升,在沙漠作戰的美軍更達每小時3000毫升,他們每天要補充的水分絕對不止於八杯。

何仲平說,天氣炎熱,身處室外,水分流失也多,宜多補充水分,以下原則可參考﹕

◆身在空調環境之下的普通人﹕口渴時喝,不渴時不喝;

◆體力消耗較多或在高溫下運動的人﹕由於運動時口渴意識較低,不能單憑口渴來判斷喝水的時機,應該在運動之前喝一些,之後每小時都要補充,喝至有尿排出才叫足夠,否則容易中暑;但馬拉松跑手須注意會否喝水太多。

不過何仲平提醒,長者、腎病及心臟病患者,需要根據醫生指示限制喝水量,不能比照一般人的八杯;曾患腎石的人則相反,為免復發需多喝水,日喝3000毫升也不為過。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港人欠碘

2011年7月20日 下午1:02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16

食物安全中心一項研究顯示,百分之九十三香港市民的碘攝取量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150微克。本港成年人從食物攝取碘,中位數只得每日44微克。

人需要足夠的碘作為製造甲狀腺素的材料。碘缺乏,可導致甲狀腺腫大(大頸泡)。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影響胎兒及兒童腦部發展,嚴重可造成智障;成年人則出現反應遲緩,低温等新陳代謝減慢導致的症狀。因此,孕婦及兒童必須營養均衡,確保攝取足夠的碘。但孕婦及幼兒都應避免食用未經煑熟的海產,以及未經消毒的奶及奶製品。

食物安全中心列舉碘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右圖:



保存食物碘含量點子:


1.    不要烚食物,因為碘溶入沸水中便流失;蒸或炒食物,碘流失較少。
2.    原隻煑甲殼類動物,原整的外殼有助保存碘。
3.    上菜時才灑鹽,以減少鹽中的碘流失在煑食器皿或沒有上碟的汁液之中。

食物安中心亦鼓勵食材供應商提供强化碘食鹽(iodine-fortified salt),即每公斤鹽加入20到40毫克的碘,並在包裝上清楚標示,讓消費者選擇。

就食物安全中心上述研究,衛生署補充如下:
「婦女在懷孕前應保持飲食均衡,吃多樣化和含豐富葉酸及碘的食物,為懷孕作好準備。懷孕和授乳期間,婦女對葉酸、鐵、碘和鈣的需求增加,以供胎兒/嬰兒生長和發育的需要。從懷孕中期開始到授乳期間,婦女亦需要較高熱量,但毋須大量進食。婦女亦要遵守飲食均衡的原則,不要偏食,吃多種多樣的食物,和含豐富葉酸、鐵、碘和鈣的食物。」並提供以下參考:
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files/an_21.pdf
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lass_topic/ct_woman_health/wh_antenatal_an5.html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袖珍四胞胎 小腿如大人拇指

2011年7月19日 上午12:40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4

【明報專訊】周六上午9時57,在江蘇省揚州一所醫院,祁女士剖腹誕下「雙龍雙鳳」四胞胎。四胞胎本已十分少見,「雙龍雙鳳」更是罕有。由於是早產,四孩子體重,最重的不過950克(約2.1磅),最輕的只有685克(約1.5磅)。目前四胞胎被轉往重點陪護室,由專人照看。

雙龍雙鳳 最輕1.5磅

23歲的祁女士說,懷孕4個月才知是四胞胎,全家人高興之餘,又有些擔心。祁女士孕期並不容易,隨着時間推移,連躺着睡覺都難受。

祁女士上周四不適入院。醫生表示,雖然她懷孕已近31周,可由於胎兒發育差,胎齡只相當於24至25周大小。主任醫生魏桂蘭說,祁女士血色素低,只有正常人的一半左右,嚴重貧血,檢查其後更發現,祁女士出現宮內感染。為保母子平安,院方決定對她進行剖腹手術,誕下四嬰,體重分別為685克、950克、845克(約1.9磅)和755克(約1.7磅)。

目前四嬰分別睡在保溫箱內吸氧,身長20厘米左右,小腿僅如同大人的拇指一樣大。醫生表示,目前他們正在過呼吸關,隨後還要過感染關、營養關、顱內出血關、黃疸關等,起碼要1個月才能確定能否「闖關成功」。

揚州日報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調查:逾半港人血管未老先衰 醫生倡多急步行當運動

2011年7月14日 下午10:39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5

【明報專訊】血管老化可引致心臟病及中風等嚴重疾病,有調查發現,逾半受訪港人血管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5年或以上,近三成人更高出10年或以上,有人因為多年不良生活習慣,血管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23年之多。

三成人血管較年齡老10年

由香港基層醫護基金成立,成員包括兒科、心臟科、糖尿及內分泌科醫生的心血管聯盟,提出以「V指數」(即血管年齡減去實際年齡)了解心血管健康情况。如「V指數」介乎0至4年,屬心血管健康的指標;「V指數」超過5年或以上,便是血管「未老先衰」。

心血管聯盟於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向160名市民作「血管年齡檢測」,受訪者平均年齡為56.5歲,當中逾半的血管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5年或以上,近三成更高出10年或以上(見圖)。

58歲的阿耀,約兩星期前洗澡期間突然感到左邊身體麻痺後暈倒,檢查後發現,他其中一條腦部血管嚴重阻塞,引致小中風,其血管年齡更比實際年齡高出23年。經醫生勸喻,有40多年煙齡的他成功戒煙,透過藥物控制病情。

多吃肉少運動 血管硬化主因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認同是次調查結果,他指是次調查結果,與香港醫學會港島東社區網絡去年6至10月所做的同類調查結果相符。他表示,港人心血管硬化有年輕化趨勢,缺乏運動及多食肉是主要原因。不過,他對坊間不同聲稱可檢測血管年齡的測試方法有所保留,建議市民做有關檢測前,先尋求家庭醫生意見。

適量運動是其中一項維持血管健康方法,但若市民平日沒時間運動,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唐俊業建議市民可抽空「急步行」,即步速比平日步行較快(以不能輕鬆地聊電話及唱歌為標準)。他又提醒市民應留意自己的腰圍,如發現愈來愈粗,便應提高警覺。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皮包骨港童寧留救助站 「父母兩邊都不去」 同學老師探望展歡顏

2011年7月11日 下午9:54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2

【明報專訊】「我父、母兩邊都不想去……我只想留在救助站!」疑被內地生父及繼母虐待的7歲港籍女孩童童(化名),其瘦至「皮包骨」的悲慘遭遇引起舉國同情,她最掛念的小學老師,甚至幼兒園舊同學都紛紛往探望她及送禮打氣,令她感到人間有愛。小女孩的6個願望昨日更有兩個成真,令她終於重現笑臉,但她明言捨不得離開救助站,令聞者心酸。

本港社署及內地公安都關注事件並正在跟進,但由於內地不容輕易剝奪生父對孩子的監護權,童童能否因其港人身分獲准返港接受政府照顧,暫仍成疑(見另稿)。

生父繼母未探望 胃料嚴重萎縮

被鄰居嘆稱「由小天鵝變成醜小鴨」、由成績優秀生變輟學生的港籍7歲女孩童童,疑遭生父及繼母虐待,長期被困廣州碧桂園家中露台、被迫輟學及吃不飽,皮包骨的她日前跳樓覓食,獲送往番禺救助站,全國嘩然。有義工慨嘆「7歲的她體重只有14.6公斤,只相當一個3歲女孩的平均體重……孩子身上還有肉嗎?」童童的生父及繼母昨仍未有到救助站探望,有當地醫學專家估計,皮包骨的童童可能已胃部嚴重萎縮兼肌肉消耗過度,暫只能少吃多餐希望逐步恢復健康。

兩願望實現 老師讚成績優秀

內地傳媒報道,童童獲救後的6個願望(見圖),昨已有兩個實現,包括獲贈粉紅色裙子,以及她最掛念的華立小學老師劉小姐昨亦趕來見她。當聽到童童說「我想每天放學後去老師家裏」,劉老師眼泛淚花。

劉老師回憶今年2月童童插班時已注意到她非常瘦弱,「她穿不了校服,也做不了運動,老師們都懷疑她有病」,童童沉默寡言並頻頻缺課,但劉老師每次主動聯絡她繼母,她都回答孩子病了,更拒絕老師家訪,最終童童還輟學,但劉老師讚難得的是輟學前童童仍成績優秀。

「惡毒父母」、「這父母沒人性!」……童童的內地生父邢氏與香港母親離異後另娶,童童唯有跟父親在廣州碧桂園與繼母居住,近月餓剩皮包骨,不少網友氣憤難平,更多人希望幫助童童。

繼母:生母帶壞致不受教

記者昨被碧桂園保安所截,未能接觸童童生父及後母,但內地傳媒引述繼母指她和丈夫都感身心疲憊。繼母不認錯,反質疑罪魁是童童生母及爺爺奶奶等帶壞了童童,令童童不服管教及偏食,據報她和丈夫都曾隔門向採訪記者咆哮。廣州工聯諮詢服務中心執委周鳴稱其同事昨亦曾登門但無果,他們欲勸邢氏若真的無力照顧,不如交出監護權,讓童童返港受社署幫忙。

有內地義工則希望找到童童生母,要是她仍選擇放棄童童,則考慮由相關機構提訴,奪走童童生父及繼母的監護權,交由香港的社會組織撫養。

童童獲救後,雖因營養不良要往醫院詳細檢查,兼因連日受訪致情緒略有不穩,卻度過了可能是她近月最快樂溫暖時光。因連續數天有人探望及送來漂亮粉紅裙、書包、兔公仔、大豆粉等,昨還有萊茵幼兒園舊同學送上蠟筆及畫冊。

堆滿桌的禮物令原本沉默的童童一時不知所措,後來終首次笑了,還開心畫畫,但她餘下四大願望暫最難的恐怕是「上學」,事實上當昨日傳媒問她想回內地生父還是香港生母身邊時,童童無奈指兩地方都不想去,只想留在救助站。但據內地規定,小童不能長留救助站,本港社署發言人昨稱,所有家長均有責任妥善照顧子女並遵守當地法例。就港籍女童被送到救助站一事,社署及駐粵辦均正了解事件,如有需要,社署會配合。

明報記者 陳洛明 廣州報道